端午节有关屈原的演讲稿
端午节在2012年开始被规定为国家法定假日,这表示,端午节在中国是比较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很快就到端午节了,小编在此整理了端午节有关屈原的演讲稿,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端午节屈原的演讲稿1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__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子兰等人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独具风貌,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龙舟竞渡、吃粽子、喝雄黄酒的风俗;以此来纪念爱国诗人屈原。
源于纪念伍子胥
端午节的第二个传说,在江浙一带流传很广,是纪念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源于纪念孝女曹娥
端午节的第三个传说,是为纪念东汉(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继而相传至县府知事,令度尚为之立碑,让他的弟子邯郸淳作诔辞颂扬。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绍兴,后传曹娥碑为晋王义所书。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她所居住的村镇改名为曹娥镇,曹娥殉父之处定名为曹娥江。
源于古越民族图腾祭
近代大量出土文物和考古研究证实:长江中下游广大
在新石器时代,有一种几何印纹陶为特征的文化遗存。该遗存的族属,据专家推断是一个崇拜龙的图腾的部族----史称百越族。出土陶器上的纹饰和历史传说示明,他们有断发纹身的习俗,生活于水乡,自比是龙的子孙。其生产工具,大量的还是石器,也有铲、凿等小件的青铜器。作为生活用品的坛坛罐罐中,烧煮食物的印纹陶鼎是他们所特有的,是他们族群的标志之一。直到秦汉时代尚有百越人,端午节就是他们创立用于祭祖的节日。在数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大部分百越人已经融合到汉族中去了,其余部分则演变为南方许多少数民族,因此,端午节成了全中华民族的节日。
端午节是中国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从2012年开始,我国为宏扬民族文化,保留民族传统,将五月初五列为法定节假日。端午节快到了,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同学们都知道什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了几篇关于端午节由来的演讲稿。
希望这几篇关于端午节来历的演讲稿能够帮助到同学们,希望同学们在端午假期中秉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预祝同学们过个愉快的有意义的端午节!
端午节屈原的演讲稿2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今天我国旗下的主题是《端午节的由来》。
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传说可多了,其中,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得最广。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出生在2000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很有才干,在楚国担任了重要职务。因为他主张坚决对抗秦国侵略,而受到打击、排斥,还被楚王赶出了朝廷。屈原悲愤极了,在流放途中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精神的诗篇,最有名的是《离骚》。后来,秦国军队攻占了楚国都城。楚国失地千里,尸横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愿意看到国破家亡的惨景,就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怀抱石块,跳进了泪罗江。当时他62岁。
百姓们爱戴屈原,当听到他自杀的消息后,纷纷划着船奔向江中,去打捞屈原的遗体,但没能找到。他们怕江中的鱼虾会咬食屈原的遗体,又纷纷把江米装迸竹筒,扔到水里,想用江米喂食鱼虾来保护屈原的遗体。从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自发地来到江边,悼念屈原,还要划着船冲进汹涌的波涛,象征人们争相打捞屈原遗体,以此来寄托对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国南方就形成了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因此,端午节又成了纪念屈原的节日。
同学们,屈原因为热爱祖国、关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人们的爱戴。当我们津津有味地吃棕子、观看赛龙舟时,不要忘记2000多年前那位爱国大诗人——屈原。
让我们怀着敬爱之心和珍爱之情来看待中华这一传统佳节吧!提前祝大家端午节快乐!
端午节屈原的演讲稿3
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国旗下的讲话的主题是:纪念屈原,过端午节。
大家都知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那端午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
为了传承屈原的爱国传统,所以,我们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谢谢大家。
端午节屈原的演讲稿4
如火的石榴点缀着初夏的阳光,淡雾弥漫成朦胧的温暖。顺着时光的小路走向前去,我们触到了五月的尾音——端午节。
古老的节日传载了千年,前人将端午递送到我们的手中。它依旧保持着古朴的面貌,被历史冲淡的哀伤凝固成坚定的曲调。
提及端午,浮现在我们脑海的,是这样一个伫立在浩荡江岸的背影。他沉默地望了一眼身后的山川,缓合上双眼,像沧凉的人世告别,写尽了离骚的屈原,以这样绝望的方式给自己的一生画上了一个冷艳的句号。
伴随着屈原投江的悲壮,端午节来到了华夏儿女的生活。后人为端午节的凄凉渐渐注入了愉快的气息,仿佛想为屈原抹去生命中的哀愁心酸,祭奠着,惜怜着屈原短暂的生命。然而,他的身躯落入汨罗江,化做一股至明至澈的水,他的灵魂,带着对祖国的赤诚、对百姓的责任,在中华国土上空熠熠生辉。
爱国、责任、忠诚、坚贞——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精神,因端午节的代代传承,铭刻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
今天,端午的气息正围绕在我们的身边,屈原的灵魂在明朗的天空中停伫,向我们宣读着的誓言,抬起头,望向天,对着他坚定地眼神,让我们也大声呼喊:屈原你的品格让我们敬佩,我们的人生,是你指明了方向。
爱国、责任,我们并不陌生。
__地震,所有的中国人民的在行动,慷慨捐献自己的心血,向灾区的人民寄去温馨的牵挂,满目疮痍的土地,因为我们的心手相连而风貌重现。
__奥运,从曲折的火炬传递到精美绝伦的开幕表演,从国家领导到人民群众的全员参与,积极配合,为__奥运空前绝后的精彩,铺垫了一条夺目的阶梯。
这是爱国、是责任,是每个中国人都应具备的精神。
对祖国的赤诚之心凝结在一起,引领着中国走向强大。而责任,则让我们的生命焕发光彩。责任存在于生活的点滴,不仅有对同学、朋友无微不至的关心帮助,对于作为中学生的我们,对老师、父母殷切希望的答复。
会考即将来临,绚烂的未来正等待我们触及,二十几天的艰辛,汗水将会换来成功的喜悦。在端午节灿烂的阳光下,伸出双手,展开双臂,深呼吸,向天空呼喊出自己的信心:不抛弃,不放弃!凭借对父母老师和自己的责任,迈出梦想的第一步。
端午,是属于我们的节日,让千古传承的信念,在我们的花样年华中永不淡却。
端午节屈原的演讲稿5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五月五过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端是“开端”、“初”的意思。初五可以称为端五。一些地方又将端午节称之为五月节、艾节、夏节。端午节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__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主要有: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和纪念曹娥说;据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列举考证,端午的起源,是中国古代南方吴越民族举行图腾祭的节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在民俗文化领域,中国民众把端午节的赛龙舟和吃粽子,都与纪念屈原联系在一起。
今天我就给同学们介绍一下屈原说:屈原,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他倡导举贤授能,富国强兵,力主联齐抗秦,遭到贵族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流放。在流放中,写下了忧国忧民的《离骚》、《天问》、《九歌》等不朽诗篇,影响深远(因而,端午节也称诗人节)。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于五月五日,在写下了绝笔作《怀沙》之后,抱石投汨罗江身亡,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蛟龙水兽喝醉晕倒,就不会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今天的棕子。
而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
端午节除了人们所共知的吃粽子外,各地还有丰富的食俗。吃黄鳝吃面扇子吃茶蛋江西南昌地区,端午节要煮茶蛋和盐水蛋吃。蛋有鸡蛋、鸭蛋、鹅蛋。蛋壳涂上红色,用五颜六色的网袋装着,挂在小孩子的脖子上,意谓祝福孩子逢凶化吉,平安无事。吃打糕吃煎堆等等。我最喜欢吃粽子了,南北各地风俗习惯不同,粽子大小不一,有甜有咸,大的有达二、三斤的巨型兜粽,而小的也有小巧玲珑,长不及两寸的甜粽。。我吃过咱们四川乐山产的肉粽子吃,黄澄澄的糯米里夹着腊肉,肥而不膩,吃起来一股花椒和竹叶的清香,口齿留香,味道悠长。最可贵的是价格低廉,每个重有八两,才二元五角钱。
时至今日,端午节仍是中国人民中一个十分盛行的隆重节日。从20__年开始,我国为宏扬民族文化,保留民族传统,将五月初五列为法定节假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