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道文库 > 育儿心得 >

宝妈育儿心得体会分享5篇

| 丽丽21147

  家庭教育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父母,不仅得有充分的耐心、恒心、爱心,而且很多教育细节要讲求方式方法!如果只看到孩子缺点,一味和孩子强硬的对着干,结果只会适得其反,让孩子有了逆反心理。接下来小编在这里给大家带来育儿心得,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育儿心得1

  用与孩子一起游戏表达你的爱

  游戏力育儿方式的价值

  儿童教育中有个著名的蓄杯理论,意思是孩子需要大人持续不断的投入关注与爱,他们身上就像有个杯子一样,用来接收来自大人的爱。当他们累了,寂寞了,伤心了,受委屈了,就会需要大人给与照顾、安慰和陪伴,他们的杯子空了就需要大人的爱来填充。

  如果大人没有对他们的需求迅速做出反应,及时的投入爱,他们的杯子就会慢慢变空。或者大人对他们的需求置之不理,甚至动辄处以打骂或严厉的惩罚,他们的杯子就会漏掉,裂口越来越大,最后会变成个漏杯子,再给与多少爱都不会存下来。

  空了杯子的他们缺乏安全感,变得急躁和焦虑,所以会采用各种方式来蓄满杯子。这方式可能是无理取闹,乱发脾气,四处搞破坏,也可能是抢夺别人杯子里的东西,他们可能会打架、偷窃,甚至以大欺小等等。

  最坏的情况是,当迟迟得不到回应的他们变得绝望,干脆拒绝大人再为他们蓄满杯子,变得冷漠和倔强。无论他们采取什么方式,结果都是他们对大人已经缺乏爱与信任。他们与大人之间的联结已经断裂,他们之间隔着一堵厚厚的墙,虽然面对面,但是却无法进入彼此的世界。

  对于大人来说,游戏就是休闲,不值得投以重视,而对孩子来说,游戏就是他们的工作,而且他们对这个工作充满热情。由于表达能力尚不发达,游戏就是他们最为熟知的可以表达内心想法,释放情绪的工具。如果掌握了和他们做游戏的技巧,就可以进入到他们的世界,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也能在游戏中体会到很多成人世界里没有的乐趣。

  游戏在孩子的成长中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

  改善关系,深化感情

  当意识到壮壮喜欢玩游戏的时候,他才五个月大。那时候他喜欢和我玩鼓掌游戏。那时候刚开始长牙,他嘴里不舒服,脾气有些暴躁,见到东西就咬。有一次我把一片饼干放到他嘴里,他竟然一口咬住,动作很灵活,出乎我的意料。我高兴的冲他笑,一边鼓掌一边说他好厉害。看到我笑着鼓掌,他就咯咯地笑出了声,我继续鼓掌,他笑的更加大声,都要喘不过气来了。

  游戏做的多了,我们就有了默契。有的时候,我往他嘴里放东西,他咬住后就瞪着大眼睛看我,貌似在等着我鼓掌。我鼓掌后,他就笑起来了。当我都觉得重复的次数太多而有些烦的时候,他还是兴致勃勃的看着我,暗示我继续玩下去。所以,我经常和他玩这个游戏,而他也乐此不疲的每次都玩的很尽兴。

  这个游戏玩熟了后,他对我更加依赖,总是肆无忌惮的亲啊亲。一抱他,就往我身上趴,冲着我的脸就是一阵猛啃,那滑滑的湿湿的舌头舔的我笑个不停,看到我笑,他更是舔的没完没了,舔完还冲我笑。

  由于他不吃母乳,对我并不留恋和亲近,为此我曾经沮丧过好长时间。现在只要是和他做游戏,我们之间的关系就能亲密起来,他对我又亲又啃,使劲在我怀里扑腾,那时候我才有了作为母亲的幸福感。

  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亲子间的交流更加自然和顺畅,我们不带任何功利色彩的投入到一场游戏中,更能感受到彼此的存在,距离也会在互动中越来越近。

  释放情绪,找回快乐

  壮壮现在八个月,正在长牙,所以脾气很暴躁。一有不顺心就大喊大叫,但是和他玩会游戏,情绪就会平复很多。

  当他心情不好的时候,我和他玩咬东西的游戏。把牙胶给他,让他使劲咬,给他鼓掌,过一会他就不那么烦躁了。

  很多孩子喜欢玩角色扮演的游戏,就比如过家家,医生病人游戏,猫捉老鼠,公主和骑士等游戏,这类游戏种类繁多,每种孩子们都能玩的不亦乐乎。在固定的情境玩相应的游戏,孩子被分配了角色,在现实中没有实现的愿望,到了游戏中就都可以实现。

  生活中瘦弱无力的孩子,在游戏中可以是大力水手,被欺负的小孩在游戏中可以扮演超级英雄,长得不漂亮的小姑娘可以是游戏中的公主等等,在游戏中他们忘掉了现实中的不快乐,不公平,一心一意的感受着游戏带来的乐趣,重新变得有力量。

  发展认知,变得聪明

  科学实践证明,经常玩游戏的孩子,尤其是2到5岁的孩子,大脑发育程度比不玩游戏的孩子大30%。在游戏中,孩子的多项感官能充分调动起来协调运作,认知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等都能得到良好的发展。

  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的核心教育思想就是儿童应该从生活中学习,在做事中学习,而不是在书本中学习。他认为教育中永远成功的教学方法就是给学生一些事情做,而不是给他们一些东西去学。

  对于活泼好动,好奇心满满的孩子们,让他们自由自在的玩游戏就是让他们学习。所以,那些认为玩游戏浪费时间的观点都是站不住脚的,那么认为是因为玩的方式不对,不能给孩子跟多的教益。

  成人为什么不能好好玩游戏

  既然游戏对于孩子的成长如此有价值,而且我们也是从孩子成长过来的,那为什么作为成人的我们却始终进入不了状态呢?

  这和我们的生活有很大关系。每天的工作消耗了我们大部分精力,回到家已经筋疲力尽,只想清净一些,可是孩子却缠着我们和他玩游戏,疲惫不已的我们不免开始烦躁,或者对他们的要求置之不理,或者冷漠的回绝,让他们自己玩。

  作为成人,我们做的事情更趋于理智,已经失去了探索的欲望和好奇心,对于孩子们的游戏充满了不屑和不耐烦。

  我们认为孩子的游戏很无聊,就比如给芭比娃娃穿衣服,我们无法忍受在地板上坐半天只为了给娃娃穿一件衣服?我们对于孩子们乐此不疲的重复玩一个游戏也感到不解,不明白他们哪里来的耐心。看到他们每次都被同一个游戏逗得哈哈大笑,感到不可思议。或者我们对游戏的安全性过度担忧,看到他们爬上爬下或者打打闹闹就认为游戏很危险,总会呵止他们。

  有些控制欲强的父母,他们刚开始能和孩子玩一会,但是当孩子不按照他们的要求玩或者把玩具弄乱,衣服弄脏的时候,就失去了耐心,变得怒气冲冲。他们认为孩子不听话,给与他们严厉的批评或惩罚。但是这样只会适得其反,孩子们对他们产生抵触,变得落落寡欢。

  与孩子玩游戏,对于大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是我们与其花很长时间对着孩子大吼大叫,批评或呵责,倒不如花一些时间来和孩子做游戏。在游戏中与孩子沟通和交流,既获得了乐趣,也加深了与孩子的亲密关系。虽然这需要花费时间和耐心,但是与我们生气发怒的时间相比,这些付出是值得的。

  做游戏应遵循哪些规则

  做游戏并不是件简单的事情,很多人都不能胜任,所以我们需要一些指导原则来防止我们走弯路和犯错误。

  1、重视安全,但不可过度担忧

  看到孩子们打打闹闹,推来推去,或者看到他们在湖边跑来跑去,又或者拿着玩具枪肆无忌惮的挥舞,我们心里总是那么不放心。我们认为他们这么做太过危险,后果严重,所以我们总是控制不住想要制止他们。

  作为大人的我们对孩子的判断力总是怀着深深的不信任,我们以成人的标准来看待孩子,所以他们是如此的不成熟,不能判断环境是否危险,也没有足够的自制力,不能预见行为的后果等等,总之我们出于安全的考虑,对他们的玩乐做了各种限制,企图通过预防来杜绝意外的发生。

  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泛滥,我们不能确定他们会做出什么错的离谱的事情,所以重视他们的安全无可厚非,但是我们还应该问问自己,我们如此焦虑是因为这些情况确定无疑是危险的,还是我们控制欲望太强烈,不想让孩子脱离我们的控制。我们想要的是活蹦乱跳玩的开开心的孩子,还是想要胆小怕事,活得小心翼翼的孩子。

  如果我们总是控制孩子们的玩乐,代替孩子思考,那么他们永远不会有机会运用自己的判断力,也永远学不会主动去探索这个世界。

  有时候,过度的担忧是不必要的。只要我们适当的给他们一些自由,在保证基本安全的情况下,放手让他们去玩,给他们探索和发现的机会,他们会给我们很多意想不到的惊喜。

  2、热情回应,而不是只会说不

  美国的儿童心理学家劳伦斯.科恩写过一本《游戏力》的书,他花费不少笔墨来普及对于游戏的正确认识,教父母们通过游戏改善亲子关系。他说和孩子做游戏对大人来说比想象中难的多,否则他就不会花这么长时间写这个多达300页的书来给予指导。

  对我们来说,推掉生活或工作中的事情,集中注意力和孩子玩游戏,并且保持热情不是件容易的事。在一天的忙碌中,我们也积攒了好多情绪尚且无法发泄,更加无法做到对我们认为无聊透顶的游戏做出积极的回应并保持热情。

  确实,这不容易做到。但是当孩子满怀希望的找我们玩游戏的时候,他是希望我们能用爱和关注来蓄满他的杯子的。我们冷漠的拒绝使他们的杯子变得更空,长此以往,他们的杯子就变成了漏杯子,无论我们日后再怎么投入爱都不会对他有什么作用,我们与孩子之间的那堵墙也慢慢的变得越来越厚,直到孩子对我们关闭大门,虽然是亲人,我们却无法沟通,成为熟悉的陌生人。

  这样的损失对我们来说是不可挽回的,那堵墙建立很容易,拆除却耗费时日。

  如果我们自己还有尚未处理妥当的情绪,那么就想办法缓解。我们总要先蓄满自己的杯子,才能给孩子蓄杯。

  孩子并不是不能自己玩,或者找别人玩,他们在和小伙伴玩的时候也有乐趣,玩的也很开心,但是有时候他们邀请我们玩游戏的时候,需要的并不是我们加入到他们中来,只要我们静静的坐在一旁看他们玩,他们就会感到安心。这种安心不是别人能够给予的,只有亲人才能做到。

  即使我们再累再烦觉得游戏再无聊,都要稍微强迫自己静下心专注于游戏中。有时候当我们假装很喜欢游戏的时候,不知不觉中我们可能真的会喜欢上游戏。

  能够见证孩子的快乐难道不是我们为人父母最希望的吗?

  当孩子兴致勃勃的邀请我们玩游戏的时候,收起你那板着的脸,换上开心的笑容,将语调变得活泼,将身体的动作变得幅度大一点,对于他们提出的愚蠢的要求或新奇的点子不急着否定,而是热情的说好啊好啊,就这么办吧,孩子们一定会和你玩的不亦乐乎。

  3、放下尊严,学会装傻

  劳伦斯.科恩就建议父母们放下所谓的大人的尊严,为了逗孩子们笑,要学会装傻。他在游戏治疗中装傻,搞的自己形象全无,但是却成功治愈很多孩子的心理问题。

  大人作出的夸张而滑稽的动作经常能引起孩子们的哈哈大笑,大人们表现的越是愚蠢和笨拙,孩子们笑的越是厉害。动作滑稽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孩子们看到大人都是如此的滑稽,就不会担心自己被人嘲笑了。所以他们乐于看到大人们这样形象全无的搞笑表演。

  劳伦斯.科恩提到过如何将对立的情绪转化为有趣的游戏,为此他还发明了爱之枪,爱的魔药,莎士比亚的死亡场景等名词。

  有的时候他治疗的孩子不搭理他,他就会说自己中了爱的魔药,就是喜欢和孩子玩,然后想办法造成身体接触,死皮赖脸的缠着孩子,说自己有多么爱他,多么喜欢她,还唱着滑烂俗而肉麻的歌,做出搞笑的动作,惹的孩子一边嫌弃他,一边缠着他再玩这个游戏。

  当孩子拿水枪射他或对他拳脚相加的时候,他就夸张的抱胸倒地,慢慢倒向孩子们身上,动作很是滑稽,而且他通过身体接触和孩子们做起了角力游戏,这就把孩子们积压在心里的负面情绪释放了出来,到他快要离开的时候孩子们还是会缠着他再玩游戏。

  他的治疗方式很是新奇,虽然让人有些尴尬,但是却能够收到很好的治疗效果,那些心理有问题的孩子都能够通过游戏得到很好的恢复。

  育儿心得2

  家里的书架藏着孩子的气质

  朋友家的一个男孩,当同龄小孩还在读着充满童趣的卡梅拉的时候,他已经在读《小牛顿科学大世界》、《万物简历》等科学普及类的书籍了。

  有一次去他家,发现他正在看科技发明的节目,看得津津有味,我震惊不已。后来,当我知道他的爸爸在药厂的研制组工作,我就释然了。我参观过他家的书房,还真是清一色的与化学理工科之类有关的书籍。

  想必,这孩子长大也是个出类拔萃的理工男了。

  当然也会有这样的事情出现——

  过年时初中同学聚会,大家都带了孩子。

  一个女同学带来了她4岁的双胞胎儿子,让我们惊羡不已,围着她问不停。忽然,一个8岁的小女孩走过来幽幽地说:“这两个小弟弟长大了,要是同时喜欢上一个女孩怎么办?”

  我们都惊讶极了。她才8岁啊,就说这样的话未免太不适宜。

  当我看到她妈妈时,我就明白她为什么会那么早熟了。因为,她的妈妈上初中那会儿就是个言情小说专业户,每天带到课堂上偷看,成绩不佳,还早恋。毕业后没过几年就早早嫁人结婚生子。

  这么多年,她的爱好竟然还没变,收藏着各种言情小说。霸道总裁、穿越时空……来者不拒。她的女儿显然是受了她的影响,也爱看言情小说。似懂非懂,懵懵懂懂,却沉湎其中。

  所以说,父母的书架,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马克思曾有句论断: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顺着这个逻辑粗糙地延伸一下:你就是你过去见过的人,经历过的事,以及,读过的书的总和。

  换句话说,You are your media(你就是你自己的媒体),你过去看过了什么书,就在塑造什么样的你;你在读什么样的书,代表着你就是什么样的人。

  一个喜欢读文学书籍的人,必定会对文学的世界充满想象力;一个喜欢读财经类书籍的人,必定有着经济人的思维。他们的谈吐,气质,都会有一些微妙的差别。而这种气质,也必定会在与别人的交流中散发出来,所谓的“胸有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如果你仔细留意一个家庭,你会发现,孩子的谈吐与气质,藏着他曾读过的书,也藏着父母曾读的书。

  一个喜欢读文学书籍的孩子,必定有一个爱好文学的大人。

  一个喜欢读财经类书籍的孩子,多半是生在经商之家。

  而爱好科学知识的孩子,怕是有个搞技术发明的老爸。

  说的是啥意思呢?家庭教育,对一个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有的家长,三观本来就有BUG,自己每天无所事事浑浑噩噩在麻将桌上吃喝等死,却要求孩子次次考试第一,事事都必须拔尖,成为人中龙凤,虎中大王。殊不知,“印随行为”几乎是所有哺乳动物的天性。

  你安于现状,浑浑噩噩,孩子就难以有永不止步,奋发图强的品格;你天天抱着孩子打麻将,看肥皂剧,一年读不了几本书,就别指望孩子爱上书。反过来——你每天勤勤勉勉,兢兢业业,你的孩子勤奋的几率就高很多;你天天走路看书,到家看书,出差也要带本书,你的孩子不爱上阅读,都难。

  所以说,一个家庭里的小孩长成什么样,父母的书架就很关键。

  回忆一下,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是不是都会有那么几本从父母或其他长辈的书架上发现的书?这就是所谓的阅读启蒙,甚至决定孩子的将来。

  这些书的目标读者可能并不是小孩子,很多人也读得懵懵懂懂,但它们却可能是一生中最令人记忆犹新的书,甚至可能会对一生的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因为,很多时候,这就是我们的阅读启蒙啊。

  我妈妈很爱看书,而且看得很杂,从世界名著到地摊文学,从经典文学到古文奇谭。我也跟着她后面看了很多。因为看得很广,所以成年后我才能写各种题材的文都游刃有余。

  当然,也因为我妈不爱看财经类,所以我便没有一点儿理财概念。即使考了会计证,也还是老算错账。

  以我惨痛的教训来看,孩子的均衡阅读还是很重要的。

  也就是说,做父母的不要一味地培养孩子自己擅长的范畴,更多的是要去补缺。

  就像前文里的小男孩,我还是希望他在熟识各种科普的时候,也还能读点文学作品吧。毕竟长大以后与一个姑娘家谈情说爱总聊着科普知识,怕是不大讨人欢喜吧。比起谈论口红里含铅,姑娘更想听这个口红的颜色很漂亮这样的赞赏,不是吗?

  令人悲哀的是,如今的读书氛围越来越浅淡。更有很多书店把自己装扮成一个咖啡馆。卖着咖啡才能自由阅读。而更多的成人只是为了进来喝杯咖啡拍照发个朋友圈。

  真正读书的人其实很少。

  但是,对于孩子来说,他很容易模仿大人的行为。如果你浮躁不定,他又怎能安心下来读一本好看的书呢?但很可悲的是,很多人宁愿要一个大电视,也不愿意买一个大书架。

  所以,给自己拟定一个看书计划吧。和孩子一起,做有气质的读书人。

  人生苦短,阅读使其变得美好而悠长。现代人不要把自己关在手机网络的笼子里,要关就关在书房里。

  读书的人不害怕孤单寂寞,他们在孤独中和自己对话,在寂静里品位人生,读书让精神世界变得丰富,不会轻易感到无聊,空虚

  育儿心得3

  宝宝睡得晚,大人都做了什么?

  幼儿园家长都会有的共同话题,孩子晚上不睡早上不起。我家女儿今年五岁了,每天晚上8点半准时上床睡觉,其他家长都觉得神奇,爸妈爷奶们经常跟我诉苦:“哎呀你儿子能早睡太好了,我家的到10点半还精力旺盛,大人都被他熬困了还不愿意睡……早上又起不来,叫好几遍都不动弹……”

  我的父母都是典型的早睡早起、三餐极其规律的人,连带我也从小养成了这样的习惯。我做不了夜猫子,一到晚上10点,立刻进入头脑昏沉状态,只能赶紧躺下睡觉。虽然有时候赶工作也会熬夜,但属于极个别现象,不碍大局。我很能睡,几乎从不曾有过入睡困难,但从不贪睡赖床。

  而现在我家也是一直效仿着农民伯伯最原始的睡眠规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果说我们全家都从孩子早睡早起的习惯中受益良多,但这个奥秘的核心却几乎从来没人问起过——“孩子准备睡觉的时候,家长在干什么?”

  对大多数家庭来说,晚上8点半,可能正是电视手机iPad奔腾正欢的时候。让我来描述一下我家在这个时段的样子吧:

  20:00 睡前故事时间,我或者老公给儿子念他最爱的贝贝熊系列或者安徒生童话,同时帮他完成洗脸洗脚;

  20:20 喝水、刷牙、上厕所;

  20:30 全家熄灯,我或老公在儿子房间坐在他床前,跟他互道晚安,看他安静入睡。

  请注意,是全家熄灯!漆黑一片、寂静无声!

  网上关于培养早睡早起的秘诀不外乎喝牛奶、听音乐、洗热水澡,却偏偏忽视了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如果家长天天晚睡晚起,孩子可能不受影响吗?

  但是很多父母都没有我们这种便利条件,下班到家往往都七八点了,跟孩子亲近亲近玩一会儿,肯定时间就不早了。一起感悟人生所以我建议,还是根据各人各家的特殊情况,来制定一个“尽量早睡计划”。让孩子既能保证有良好的睡眠时段,又让全家人尽可能感到舒适和方便。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早睡的习惯呢?

  做法一:不要等孩子困了、累了才睡

  很多家长没有哄孩子睡觉的习惯,想着孩子玩到精疲力竭自己就睡了,这是非常错误的。

  孩子的睡眠习惯不能自主养成,如果到了规定时间孩子还不想睡,大人需要多用一点心思哄孩子睡觉,比如,养成听完睡前故事,或是喝杯牛奶就睡觉的习惯。

  做法二:不要让孩子完成作业才能睡

  淘妈小时候就体会过这种“痛”,第二天就开学了,晚上10作业还没写完,爸爸拿着小竹竿吓唬我:“写不完不许睡觉!”

  各位家长不要效仿啊,作业要及早督促孩子完成,如果没做完,也不能拿孩子的健康作为惩罚。可以早睡早起,第二天再做,一定不能熬夜写作业,即使熬夜写完了,估计第二天也都忘的一干二净。

  做法三:让孩子早睡,首先大人要做到不熬夜

  工作忙、家务做不完这些就不说了,完全可以把孩子哄睡了再做;其次,最重要的一点,不要熬夜刷微博、看朋友圈啊。家长没有良好的生活习惯,孩子怎么能做到呢?

  可以说,睡眠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最为重要,家长一定要做好孩子的睡眠工作!

  育儿心得4

  儿童睡前故事 哄孩子睡觉的简短小故事

  拔萝卜

  老公公种了个萝卜,他对萝卜说:“长吧,长吧,萝卜啊,长得甜呐!长吧,长吧,萝卜啊,长得大啊!”萝卜越长越大,大得不得了。

  老公公就去拔萝卜。他拉住萝卜的叶子,“嗨哟,嗨哟”拔呀拔,拔不动。老公公喊:“老婆婆,老婆婆,快来帮忙拔萝卜!”“唉!来了,来了。”

  老婆婆拉着老公公,老公公拉着萝卜叶子,一起拔萝卜。“嗨哟,嗨哟”拔呀拔,还是拔不动。老婆婆喊:“小姑娘,小姑娘,快来帮忙拔萝卜!”“唉!来了,来了。”

  小姑娘拉着老婆婆,老婆婆拉着老公公,老公公拉着萝卜叶子,一起拔萝卜。“嗨哟,嗨哟”拔呀拔,还是拔不动。小姑娘喊。“小狗儿,小狗儿,快来帮忙拔萝卜!”“汪汪汪!来了,来了。”

  小狗儿拉着小姑娘,小姑娘拉老婆婆,老婆婆拉着老公公,老公公拉着萝卜叶子,一起拔萝卜。“嗨哟,嗨哟”拔呀拔,还是拔不动。小狗儿喊:“小花猫,小花猫,快来帮忙拔萝卜!”“喵喵喵!来了,来了。”

  小花猫拉着小狗儿,小狗儿拉着小姑娘,小姑娘拉着老婆婆,老婆婆拉着老公公,老公公拉着萝卜叶子,一起拔萝卜。“嗨哟,嗨哟”拔呀拔,还是拔不动。小花猫喊:“小耗子,小耗子,快来帮忙拔萝卜!”“吱吱吱!来了,来了。”

  小耗子拉着小花猫,小花猫拉着小狗儿,小狗儿拉着小姑娘,小姑娘拉着老婆婆,老婆婆拉着老公公,老公公拉着萝卜叶子,一起拔萝卜。“嗨哟,嗨哟”拔呀拔,大萝卜有点动了,再用力地拔呀拔,大萝卜拔出来啦!他们高高兴兴地把大萝卜抬回家去了。

  盐

  从前有一位富有的商人,他有三个儿子,最小的儿子叫伊万,整天无所事事净干傻事。这天富商的大儿子和二儿子每人驾着一艘大船出海闯荡去了,富商让两个儿子带了很多金银珠宝,伊万羡慕极了,也想出去碰碰运气。商人很怀疑这个傻儿子,可他的妻子说让他去吧,或许他不再犯傻了呢。

  商人给了伊万一艘又小又旧的船,还配了几名年老体衰的水手和一些破烂货物。就这样伊万在日落的时候出海了,可是出海后的第四天伊万的船就被海水冲到了一座荒岛边,

  伊万下了船在岛上转了起来,走着走着伊万发现前面有一座雪山,伊万抓了一把雪扔进嘴里又一下子全都吐了出来,原来这座雪山居然是盐堆成的,伊万让水手们装了满满一船舱的盐,然后又继续航行了。

  他们来到一座临海的城市,伊万拿着一包盐向皇宫走去,他对国王说我是一名俄罗斯商人,想和你们做生意,这是货样。这个国家的人从来没吃过盐,国王看着盐哈哈大笑,这不过就是些白土,随便哪里都有,你这个傻瓜。

  伊万什么都没说默默地退了出去,伊万想国王不认识盐,那么平时这个地方的人都吃什么呢?于是他偷偷来到皇宫的厨房看到厨子们忙得热火朝天,香喷喷的肉热腾腾的粥,但是都没见过他们放盐,伊万等到厨子们出去拿装菜的银盘时偷偷的在每样菜里放了一撮盐,

  不多不少咸淡正合适,厨子们将食物端到国王面前,国王先喝了一口汤啊,真是太美味了,说完他喝光了整整一盆汤,最后整整一桌子菜都被国王吃光了,国王非常开心把厨子传上来问道,你们今天是不是往菜里放了什么新东西?

  厨子们都纷纷摇头。国王又问今天厨房里有什么特别的事发生吗?有个帮厨说陛下,今天有位年轻的外地商人曾在厨房休息过。国王立刻让侍卫把伊万带到身边来,国王对伊万说你拿的白土我想全买下,你要我拿什么东西换呢?

  伊万说一袋盐换三样,一带黄金、一带白银、一带宝石,国王开心地答应了。于是伊万和老水手们把盐装了许多袋送进了皇宫,又背着许多金银珠宝回到船上,整整运了一天,整艘船都装满了财宝。

  第二天伊万向国王辞别,公主随着伊万来到船上参观,老水手们拔起船锚给公主看,可是一起锚一阵风吹来船就开走了。这下傻子伊万不但得到珠宝成了富翁还得到了一位公主老婆,他满载而归幸福极了。

  萤火虫找朋友

  夏天的晚上,萤火虫提着蓝色的小灯笼,在草丛里飞来飞去。

  它们在干嘛呢?它们在找朋友。

  是呀,大家都有朋友,有好多朋友。可是萤火虫连一个朋友都没有。跟好多朋友在一起玩儿,多快活呀!萤火虫也想要朋友,它就提着小灯笼到处找。

  萤火虫飞呀飞,飞到灯光下,看见几只小飞蛾,就说:“小飞蛾,你愿意做我的好朋友吗?”小飞蛾说:“好吧!待会儿再跟你玩儿,我们要找小妹妹,你帮我们找找,好吗?”萤火虫说:“不,不,我要找朋友。”说完便飞走了。

  萤火虫飞呀飞,飞到池塘边,看见了小青蛙,就说:“小青蛙,你愿意做我的好朋友吗?”小青蛙说:“好吧!待会儿再跟你玩儿,我要找我的小弟弟,你帮我找找,好吗?” 萤火虫说:“不,不,我要找朋友。”说完便飞走了。

  萤火虫飞呀飞,飞到大树下,看见了一只小蚂蚁,就对小蚂蚁说:“小蚂蚁你愿意做我的好朋友吗?”小蚂蚁说:“好吧!待会儿再跟你玩儿,我迷路了,帮我照亮回家的路,好吗?” 萤火虫说:“不,不,我要找朋友。”说完便飞走了。

  小猴买礼貌

  小猴,没有礼貌。

  老师来了,他不问好;撞到了小兔,他不道歉;碰见老人,他不让路……

  猴妈妈很生气 ,他对小猴子说:“你怎么不学着讲礼貌呢 ?”

  学礼貌,多麻烦,拿钱多省事。小猴对妈妈说:“给我一些钱,我去买礼貌。”

  猴妈妈哭笑不得。

  仔细一想,就给了小猴一些钱。

  小猴拿着钱,高高兴兴的朝街上跑去……来到第一家商店,小猴大喊:“喂,这儿卖礼貌吗?”

  没人回答。

  来到第二家商店,小猴大叫:“喂,这儿卖礼貌吗?”

  没人回答。

  一家、两家……小猴跑了三十三家商店,都没有买到礼貌。

  只剩最后一家商店了,山羊伯伯开的。山羊伯伯平时对小猴很好,小猴很敬重他。

  小猴想,山羊伯伯肯帮忙,我一定能买到礼貌。

  他看见山羊伯伯很忙,就等了一会儿。“山羊伯伯,您这有礼貌卖吗?” 小猴轻轻问。

  山羊伯伯笑了:“傻孩子,礼貌是买不到的,只能学到。”

  小猴没有买到礼貌,低着头走回来,他不好意思地说:“对不起 ,我没有买到礼貌(yiQIg.cOm)。”

  猴妈妈乐呵呵地端出饭菜:“肚子饿了吧 ?快吃。”小猴早已饿级了,他大口大口地吃着香喷喷的饭菜,心想:“还是妈妈好,我要谢谢她。”

  “谢谢妈妈!一句很有礼貌的话从小猴嘴里飞出来。猴妈妈笑了:“孩子,你没有买到礼貌,但你学到了。”

  萤火虫到处找朋友,可是,它一个朋友也找不到。于是,他停在树枝上,伤心地哭了。

  大树公公听见了,就问萤火虫:“萤火虫,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呀?”萤火虫一边哭一边说:“我要找朋友,可是,一个朋友也没找着。”说完,它便对大树公公讲起了事情的前前后后……

  大树公公听后,对萤火虫说:“萤火虫,你不帮助人家,人家当然不会做你的朋友。”

  小熊盖房

  小熊没有房子,他今天在这棵树下睡一晚,明天又在那家屋檐下过一夜,到处流浪。他的好朋友小兔劝小熊盖一座房子。小熊直摇头:“盖房子太累太难了,我盖不起来。”

  转眼,雨季就要来临了。 这天,小兔来找小熊:“我的外婆要来我们这里生活,我要盖一座房子给她住。我这两天太忙了,你帮我挖一下地基好吗?”“哦,好的!”小熊爽快地说。小熊来到小兔子指定的平地上,挖了2天,地基打好了。

  第二天,小兔又来找小熊:“我正要在地基上砌墙呢,可我感冒了,很不舒服,麻烦你帮我砌一下墙好吗?”“好的!”小熊爽快地回答。小熊在地基上忙了3天,房子的墙砌好了。

  过了几天,小兔又来找小熊:“我要给房子盖上顶,可我地里的萝卜秧长了很多虫子,我要给萝卜秧捉虫,麻烦你帮我盖一下屋顶好吗?”“好的!”小熊爽快地说。小熊在房子上忙了4天,屋顶盖好了。

  小熊从屋顶上下来,正要去告诉小兔,恰好小兔来了:“哇,小熊,你的新房子真漂亮!”“什么,我的新房子?!”小熊很奇怪。“是呀!”小兔说,“是你挖的地基、你砌的墙、你盖的屋顶,这房子当然是你的!”“我是帮你外婆盖的呀……”“哈,我外婆生活得很好,她不来的!”“原来是这样啊!哈哈!”

  雨季到了,外面整天下雨。小熊住在新房子里,真舒服啊。

  育儿心得5

  过度赞美孩子是种捧杀,怎么夸孩子?

  家长们滥用赞赏,只表扬不批评,甚至把孩子的美中不足也说成是十全十美,这样不切实际的赞赏只会增长孩子们的虚荣心,让他们变得性格高傲,不合群。过于频繁的表扬还会让孩子失去自我,孩子们一旦听惯了表扬,就很难再虚心地接受批评,即使是善意的批评也会产生抵触情绪。另外,在赞扬声中长大的孩子禁不起一点儿的挫折,一旦遭遇逆境,很容易变得消沉。

  若你是真的爱孩子,为孩子好,就要学会在适当的时机适当的手法表扬孩子。

  1.夸具体不夸全部

  “宝宝真棒”,这样的表扬对家长来说真是轻车熟路。在家长眼里,孩子的每一个成长细节都是值得惊叹和赞美的——宝宝会笑了,宝宝会翻身了,宝宝会蹦了,宝宝说话了……就是在这种不断的惊喜中,家长已经习惯于对着孩子说出“真棒!”、“真好!”这样的评价,甚至一句轻轻的“啊”都充满着赞赏的语气。

  家长随口的夸奖,可能意识不到会带来怎样的消极影响,直到有一天,发现孩子变得害怕失败,经不起一丁点儿挫折

  总是笼统地表扬孩子,比如你真棒,会让孩子无所适从。也许孩子只是端了一次饭,妈妈与其兴高采烈地表示“好孩子,你真棒”,不如告诉他“谢谢你帮妈妈端饭,妈妈很开心”。有针对性的具体表扬会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并且知道今后应该怎么做,如何努力

  2.夸努力不夸聪明

  “你真聪明!”——又一个家长惯用的评语。家长对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如果都用“聪明”来定义,结果只能是让孩子觉得好成绩是与聪明划等号,一方面他会变得“自负”而非“自信”,另一方面,他们面对挑战会采取回避,因为不想出现与聪明不相符的结果

  美国的研究人员让幼儿园孩子解决了一些难题,然后,对一半的孩子说:“答对了8道题,你们很聪明。”对另一半说:“答对8道题,你们很努力。”接着给他们两种任务选择:一种是可能出一些差错,但最终能学到新东西的任务;另一种是有把握能够做得非常好的。结果2/3的被夸聪明的孩子选择容易完成的;被夸努力的孩子90%选择了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3.夸事实不夸人格

  “好宝宝”这样的话是典型的“夸人格”,家长们会无心地将其挂在嘴边。但“好”是一个很虚无的概念,如果孩子总被扣上这样一顶大帽子,对他反而是种压力

  成年人也是,当领导不断夸奖你时,开始还会沾沾自喜,但慢慢地就会感觉到压力,甚至不想做得完美,以便得到喘息的机会

  如果家长的称赞总是“言过其实”,孩子也会有压力,觉得自己不配这样的赞美。他们会怎么办呢?那就是在你刚刚赞美完他的时候,他就做出让你头疼的事情,以示“真诚”。

  当孩子帮助妈妈扫地后,说他辛苦了,或者说地面看起来多干净呀,这样的评论才是平常的,自然的。但如果夸奖孩子“你真是个好孩子。”“你真是妈妈的好帮手。”“没有你,妈妈该怎么办呢。”则可能让孩子感到不安,他也许觉得自己离一个好孩子的标准还差得远呢,接下来他们可能会用不端的行为表现来减轻自己的内心负担。

  与其说“你画得真好”,不如说“你画得很认真,我很高兴”;与其说“你真棒,数学考得这么好”,不如说“这次考试比上次进步了”,与其时时告诉孩子“你是个好孩子”,不如让孩子知道,“你就是你,独一无二的你,你有你的优点和弱点,强势和不足,喜好和厌恶,而且我知道你在努力进步”。这两种赞扬之间有着微妙但却重要的区别,其中的分寸要靠妈妈根据孩子的情况来把握。但总之,我们想传递给孩子的信息是:我们喜欢和欣赏他们的努力,工作和创造,我们也能接受他们的局限和不足。我们要通过我们的赞扬让孩子们对自己有一个现实的认识,从而避免受到外界的评价性赞扬的压力干扰,这样孩子才不会总是向其他人寻求认可。

  对孩子付出的努力进行夸奖,那么他就会更加看重自己努力的过程,学会面对艰难的任务坚持不懈。而对品格的直接赞美,如果没有孩子的努力作为明确而充分的理由,那就像建在沙上的塔一样没有基础。

  三大窍门

  1.留心孩子的努力

  为达到激励孩子的目的,真正做到“夸具体”、“夸努力”,家长首先要对孩子做事情的整个过程有所了解。有的时候可以亲眼看见孩子的良苦用心和付出的努力,当你在总结孩子成绩的时候,不妨详详细细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描述出来。比如孩子写完作文之后,你可以说:“文章的开头很好,你能想出这样的开头实在不容易;中间的描述能感觉出你经过了仔细的观察。结尾的一句话也比较精彩,用它来点题很恰当……”这样,你把孩子在作文上所花费的辛苦一一说了出来,愉快自信的笑容立刻就会洋溢在孩子的脸上。

  如果你没有亲眼见到孩子的努力也没关系,你可以用提问的方式让孩子自己说出努力的过程,这中间不失时机地加以适当的点评,同样可以给孩子一个有益的赞美

  2.夸孩子别嫌“啰嗦”

  仔细分析一下,家长们对待表扬的态度的确是随便了一些,甚至有点心不在焉、张嘴就来。当孩子表现好时,家长的第一反应就是“你真棒”,看起来既省事又符合鼓励为主的教育精神。其实这样的表扬多了,对孩子毫无意义

  所以当了解了“夸具体”原则时,很多家长开始很难适应,不知道除此之外还能说些什么。很简单,教你一招——好话不嫌“口罗唆”,看看上述有益的表扬语,哪一句不比“你真棒”口罗唆?这就意味着要用更多的话语描述孩子的努力,结果自然引起孩子共鸣,夸奖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3.把夸奖当“预防针”

  夸奖不仅仅是事后对孩子的肯定,有时候在预见到孩子对某些事情可能有抵触时,可以事先夸夸孩子,用表扬来打预防针,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疗效”。

  演员宋丹丹在新书《幸福深处》中就有这样一段:有一次儿子巴图生病,我对小阿姨说:“我发现巴图和别的小孩儿不一样,别的小孩儿吃药都哭,可他从来不哭,他不怕吃药。这一点他和别的小孩儿真的不同。”然后我把中药端给他。他捧着碗,烧得红红的小脸一副紧张的表情,闭着眼睛一口气就把药喝下去了。我们大家都赞不绝口。从那次起,多么苦的药他都不怕

  试试这样夸孩子

  ●有益的称赞:我喜欢你的卡片,很漂亮,也很风趣

  (孩子的感觉):我的品味不错,我可以信赖自己的选择

  无益的称赞:你总是这么体贴.

  ●有益的称赞:非常感谢你今天洗了盘子.

  (孩子的感觉):我很负责.

  无益的称赞:你比其他人做得好.

  ●有益的称赞:你的作文有几个新的想法.

  (孩子的感觉):我也可以有创造性的.

  无益的称赞:你写得不错,当然了,你还有很多地方需要学习.

  描述性的语句以及孩子由此得出的积极结论是精神健康的基石。孩子从我们的话中对自己作出结论,事后还会默默地对自己重申。会使他们对自己及周围的世界抱有积极看法。


宝妈育儿心得体会分享相关文章:

1.育儿心得分享5篇

2.育儿心得体会

3.关于妈妈育儿心得体会

4.2020家长育儿心得体会

5.小学生家长育儿心得精选

    相关文章

    6613